熏熏 | 本硕7年俄语转行老师
本硕7年俄语转行老师
本硕双非师范院校7年零起点俄语专业,坐标江苏苏中地区某小县城,小镇做题家。
一、俄语缘起
14年高考填志愿,当时信息闭塞,也不懂填报技巧,父母也不是知识分子,我是家里第一代大学生。
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看志愿填报白皮书,地区、学校、分数线,自己百度,真的很崩溃,后来是看到报纸上有则消息说一带一路政策下冷门专业俄语会崛起,加上当时自己英语不错,很想学习一下神秘的小语种,求稳选了师范学校的非师范专业俄语。
小小年纪的我并不知道专业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当时父母都觉得能上大学就不错了,上师范大学肯定能做老师,也无人知晓具体该如何就业,甚至在我毕业时发出大学生包分配这样的言论。
其实当时是可以报定向师范生的,毕业包分配,奈何信息闭塞,专业没选对,报不了定向师范。
高中班有三名同学签了定向师范,分别是语文、英语、历史专业,当时政策非常好,不用去乡镇,这三名同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分配在当地排名一二三的星级高中任教,而我却走了很多弯路才走上教师这条赛道。
二、四年本科时光
刚开学系主任就讲了就业方向,当年的笔记还写着最好的是去外交部,最多的是做外贸,但是赚钱。
现在看来并不适用普普通通的我。系主任还用能出国吸引我们,大三可以公派出国,毕业可以公派读研。
我是被出国这条吸引了,毕竟这对当时没怎么出过远门的我来说,是个见世界的好机会,诱惑力真的很大。
而我也勤勤恳恳学习了两年俄语,天天早上晨读背单词,晚上背课文。成功在大二下学期以班级第二名的成绩拿到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交换资格,不得不说当时真的很骄傲,很风光。
但是一切幻想都在大三出国的那一年被打碎了,虽然经历两年的刻苦学习,但我并不能流利地与俄国人对话,甚至连KHP是中国的意思都不知道,属实丢人。
天知道大一大二每天就是背单词背课文默写。当时公派出来的同学来自全国各个院校,有黑大的、北外的,她们真的好优秀,而我只能听懂实践俄语,俄罗斯历史和俄罗斯文学的课完全听不懂。努力跟了几节课后发现完全跟不上,之后就自暴自弃了,决定到处玩。
先是跟小伙伴一起去了克里米亚,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大海,黑海悬崖边上的燕子堡真的太美了,之后又去了索契,去了冬奥会举办场所玫瑰庄园,第一次体验滑雪。
回国前去了一趟圣彼得堡,埃尔米塔什博物馆震撼了我,而且学生证还免费。
在莫斯科交换期间,课很少,一周只上4天,周五自习,相当于每周三天假,加上每个月俄罗斯又有各种名目的节日放假,所以四五天的时间足够飞出去玩,平时老师也会布置作业就是到处走走。
没课的时候喜欢去大剧院看戏剧、芭蕾舞,学生证购票很便宜差不多10元,最喜欢去逛商场,做代购替国内的朋友买护肤品,赚点零花钱。
在莫斯科这一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不用担心生活费,还能到处玩,国外机票是真的便宜,往返克里米亚也就五百来块。
做代购还能享受买买买花钱的乐趣。
有同学做得好的挣得特别多,因为那时候刚好卢布大跌,汇率特别好,1元人民币相当于10卢布,黑五的时候全部五折,简直跟不要钱一样。
言归正传,大三出去一年的后果就是回来跟国内脱节很严重,国内的同学大三这一年基本都在思考是考研还是就业,已经有很明确的方向了,而我是玩了一年,收获了风景和美照,却丢失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本科班上有同学打算跨考教育学,还有跨考英语的,剩下大多还是考俄语,老师也在忽悠说读到硕士有机会进大学任教。
于是马不停蹄准备考研,由于时间很紧张,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是在大四开学。
可是大四课很满,只能利用中午午休和晚上时间看书,没有报线下辅导班,看的是线上网课,两个月时间把政治和专业课过了一遍,剩下一个月就是背书了,好在文科考试没什么技术含量,背就完事。
英语没时间复习,凭着过六级的水平也过线了,只可惜报考院校只招收1个人,而我排第二名,毫无悬念面试被刷了。
只能选择调剂,不然就是失学失业,师范院校的招聘以学校为主,奈何专业不对口只能进培训机构,双非院校在就业资源上真的少。
调剂时放弃了东三省某211,选择了稍微近些的北方双非师范院校。不后悔,因为有小伙伴调剂去了那所211,现在毕业跟我处于同样的境地,她还在备考公务员。
三、研究生时光
研一真的很迷茫,新学校住宿环境很差,远不如本科学校,再加上我是试点搞复合研究招收的第一届学生,就我一个人,还被分配给了一个研究历史的导师,也就是我有两个导师,一个外院的和一个历史学院的,天知道我在调剂之前根本没有研究过这些,突然要研究历史真的不适应。
俄语语言文学专业的硕士课程比起本科稍微能培养点文学历史素养,但是双非院校老师讲课也就是照本宣科,挺枯燥的,其实硕士期间最喜欢上的课是马克思==后悔当时为什么没考马克思的研究生==学硕要上三年,个人觉得两年就可以了,三年有点浪费时间。
研一就是上课修学分交作业,每门课都要写论文,对学术不感兴趣的话真的折磨。
每天都想退学,也就在此时知乎上看到艺术家的文章,开始有放弃用俄语就业的想法,打算考教师资格证当老师。
当然选择这条路的前提是你家乡或者想考地区的教师岗位不限专业,幸好江苏苏南地区限专业,其他地区大部分不限专业,我还有机会。
其实在备考教师资格证的时候还存在对俄语的一丝念想,毕竟学了这么多年,放弃不就白学了吗。
于是先考了俄语教师资格证,奈何需要俄语教师的基本都在山东,我是不愿意去的。
决定趁两科成绩还在有效期内再考一个英语教师资格证,可惜的是英语面试没过,我不甘心,又去考语文,语文教师资格证过了。
教师资格证考试理应每年两次机会,因为疫情的缘故,少了一次机会,但是有效期延长了一年,只要在有效期内随便考哪一科。
研三这一年,压力巨大,一边要完成毕业论文,一边要备考。这一年想法也一直都在变,但我想说有想法一定要去实践,光靠想想是没有用的。
起初当老师我还觉得大材小用有点委屈,看着身边的人有准备公务员考试的,我也开始学。由于7年没有再接触过数学,数理思维退化严重,行测题学得很吃力。
凭借应届身份考了三次公务员,全部失败。深受打击,意识到现阶段我的水平难以考上公务员,决定备考教师。
有不少人对教师工资待遇有误解,推荐公众号“收入专探”,对各个省份、城市教师工资待遇有详细介绍。
通过这个公众号,我意识到江苏这边中小学的教师收入很可观,年终绩效发达地区能达到2w以上。
考虑到专业不对口的问题,不教高中,一是自己能力有限,二是高中太累了,也没有选择教初中,因为硕士期间暑假在培训机构教英语接触过初中生和小学生,相比之下现在的初中生太早熟,一点都不尊师重道,小学相对好管,上班时长短,相对轻松。
最终选择教小学。一开始备考小学英语,奈何考了三次英语(应届本科生、研究生不受户籍限制可以报考不同地区),距离笔试进面最后一名相距甚远,加上英语教师资格证的面试失败了,遂放弃考英语,打算下半年(临近毕业的最后半年)考小学语文。
这是毕业前最后一次资格证考试,非常关键。资格证能拿下,我如果考上,就能进。【PS:教师招聘考试对应届生的教师资格证要求是毕业当年7.31之前拿到】
硕士最后半年要改论文,要准备资格证,准备考编,压力大到有一段时间头皮发麻,失眠是家常便饭。
好在都挺过来了,功不唐捐,最终考上备案制小学语文老师,考编还得继续。疫情下谋一份职业不易,能上哪里就上哪里,别轻易放弃。
不管你选择进体制,还是选择市场就业,一定要早早行动。
很多读硕的人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考公,三年硕士时间准备考公足够了,我醒悟得终究是晚了,但一直以来,行动力都很强。
虽然高考考砸了,考研也没有考上理想的院校,但是最终脱离了俄语,希望能摆脱不幸。
插一个小话题,考研第一志愿录取的那个女生因为985的光环只需要面试,最后去了苏北某县的旅游局。
综合比较下来,想要靠小语种专业就业,学校的资源很重要,如果你本身学校不行,个人除了会讲外语,没有其他技能,趁早多考一些证,多实习多接触别的行业,远离小语种。
文案:熏熏
排版:懒懒鱼